转载自《人民网》报道:全国三分之一的显示控制仪表,来自闽北山区这家企业News
转载自《人民网》报道:全国三分之一的显示控制仪表,来自闽北山区这家企业
更新时间:2023-12-28 点击次数:1107次
民营经济成为福建经济的特色所在、活力所在、优势所在。当前,福建全省上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,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,推动福建从民营经济大省向民营经济强省跨越突破。
在此进程中,各个产业领域的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为此,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、人民网福建频道推出“福建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”系列融媒体报道,通过记者下沉一线“探访”,充分挖掘福建九市一区高质量发展中的民营经济榜样力量。今天推出南平篇。
由福州出发,驱车两个半小时,便可到达南平顺昌县。顺昌森林覆盖率高达80.34%,是全国杉木之乡。你能想象得到吗?在这样千山叠翠的深山中,竟藏着一个显示控制仪表领域的“小巨人”。“我们不搞多元化经营,一心一意做仪表。”见到记者的虹润精密仪器公司董事长林善平,开门见山说道。虹润精密仪器公司,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,全国约三分之一的显示控制仪表来自这里。企业每年为中国生产装备国产化提供70多万台高性能智能仪表,在航空航天、石油石化、军工、核电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作为全国八千多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之一,虹润的发展历程同样呈现出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、创新型四大特点。林善平领着记者走进虹润展示厅,种类繁多的产品令人应接不暇。“我们的产品包含比较好的买球app
、数显表与温控器、温度变送器、过程校验仪、隔离器与安全栅、环境监测仪表、水质监测仪等十系列上千个品种。”
一款平板大小的记录仪,功能可不小。“它可以采集工业现场的数据,并且记录、运算、控制、分析数据,还能通讯……”林善平介绍的这款数据采集控制工作站产品,涉及3项由企业主持起草的国家标准,目前在国内是的。技术出身的林善平坚信,企业要发展,一定要走科技创新之路。仪表是机器的大脑,过去许多仪表依靠进口,不仅价格昂贵,而且关乎国家重大装备信息安全。2006年,创业11年后,林善平深刻认识到“要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”的重要性,于是痛定思痛,对企业进行变革。“瞄准水平,加大资金投入,用好研发人才,不断推出创新产品。”2016年,林善平开始产品芯片替代工作。目前,虹润所有产品基本实现芯片国产化。“2020年到2022年期间,我们产销仍然能年均逆势增长20%。”林善平语气中透着几分自豪。凭借持续创新能力,虹润技术在显示控制仪表领域已达水平,并打破了欧美日的技术与价格垄断。截至目前,由虹润主持或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达70项,数量居,近期所制定的一项国家标准被工信部列为2023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。该公司技术副总监陈志扬,24年前入职虹润,一路从应用工程师成长为技术负责人。“我们很重视科技创新,不论是研发还是生产人员,谁有发明创造就奖励谁。目前我们有500多项国家,数量在南平。”为招揽高精尖人才,虹润先后在北京、上海、南京创建研发中心,设在顺昌的虹润院士工作站成为福建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,为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创新源动力。通过前置研发、市场人员,后置生产团队,虹润实现了既掌握市场科技前沿,又稳定生产团队的双赢目的。林善平告诉记者,虹润坐稳显示控制仪表领域“头牌”位置,还有一项创新举措——“三化融合”,即标准化、信息化、自动化融合。机器人在车间来回穿梭,流水线岗每人一台电脑,上面清晰展示每道工序流程的作业指导书,以及岗位工作量、完成情况评分……
“我们制订了上万份作业指导书,每道工序要怎么做?做到什么程度?通过作业指导书一目了然。”虹润生产副总肖志明说,10年前企业生产一线员工有126人,年产量为10万台;10年后人数只增加了十几个,年产量却增加了7倍。实行“三化融合”10多年以来,一人可以轻松胜任3个以上岗位,生产效率大幅提高。“让管理标准化、标准流程化、流程信息化、信息数据化,是‘三化融合’的最终目标。”肖志明说,这项举措释放的红利,正在影响企业的方方面面。“我现在外出一个月以上,也不担心公司事务,通过手机ERP系统就能看到各环节各方面情况。”林善平笑称。在“未来产业”照进现实的当下,智能制造已然成为推动产业体系优化、制造模式变革的关键力量,而作为智能制造的基础,仪器仪表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。“市场对智能化仪表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,我们将不断深化自主创新,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,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,以自身技术发展来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。”林善平表示。
转载自人民网